大溪活動-歐立利展覽設計

[ 主題活動 ]望見大溪懷古風華,悠悠古情百年後─大溪探訪(上篇)

文明的濫觴,總是起於河流 ── 尼羅河氾濫古埃及、黃河育養中國文明、恆河灌溉古印度、兩河流域肥沃西亞文明。大江大河,往往是人類發展農業與經濟的命脈,是千年文明的搖籃。

拜河流所賜,桃園市大漢溪流經的區域,同樣發展出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,除了傳統聚落地景樣貌,如今亦是創新的特色城市,而大溪老街不僅曾獲全台十大觀光小城之首,2019年更票選為台灣前十大經典小鎮。

前幾週,歐小編曾跟大家介紹過文化部「再造歷史現場計畫」落地於桃園的「大大溪計畫」(Grand Daxi Project),展現當地居民如何以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內涵,以行動詮釋未來生活。這一次,我們將從大溪老街出發,擴展至整個大溪區,分別從「建築」、「宗教」、「工藝」、「自然」、「社區再造」等多面向,向大家介紹大溪美好豐富的樣貌。

▲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「大大溪計畫概念展-未來生活式」開幕記者會

 

從何說起?從「河」說起

大漢溪貫穿大溪區,自古便以河名為地名,顯示大漢溪在當地的發展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。大漢溪的每次易名都代表著族群或政權的轉移,從而窺見歷史之淵源。

大溪區原為泰雅族與凱達格蘭族霄裡社的散居之地,昔稱「大姑陷」,由「TAKOHAM」音譯而來,即泰雅族語的「大水」之意。據《淡水廳誌》記載,清乾隆年間漢族移民大溪開墾,因漢人不喜「陷」字,遂以地處河崁,更名為「大姑崁」。同治五年,月眉地方李金興出仕、李騰芳獲中科舉,庄民為彰顯功名,又將地名改為具有科舉意味的「大科崁」。時至光緒年間,因想促進原住民和漢人的和平共生,策劃開發山地,再次改名為「大嵙崁」。日治時期,日人將大嵙崁改為「大溪」,而大嵙崁溪直到1966年,行政院准予省府改為「大漢溪」而沿用至今。

圖片來源:《大溪有感而生》電子書

 

百年傳承,刻入先祖的悠遠祝福

昔日的大嵙崁港位於現在大漢溪武嶺橋下,是早期北台灣最深入山區且能直達海邊的內陸商港,將山林產業利用水運順流而下,大商巨賈競相在此地設立洋行,推生大溪無比的繁榮。日治時期,市區改正計畫執行拓寬街道,因而拆退街屋,強制店面整齊劃一,將街區全都重新修建成新的牌樓。

圖片來源:《新修桃園縣志.開闢志》

 

現在的大溪老街涵蓋和平路與新南老街 (又名中山路),每棟充滿韻味的建築,是世上獨一無二的風格,因為它不單承接西洋建築美學,還蘊含東方傳統文化圖騰。建造者結合當地氣息,傾訴對家族後代的期許,創造出中西合璧的「大溪式建築」文化,形塑出大溪街屋獨特的風格。

圖片來源:《大溪有感而生》電子書

 

和平老街從前主要是商賈聚集地,沿著傳統街屋並立的和平老街直行,所望之處盡是牌樓上華麗的山牆,從這些牌樓立面,很容易發現蟾蜍或雙獅護寶等花俏圖騰,寄託主人翁冀望富貴平安、進財納福的的殷切期許。

▼20號的「Kenko」為荷蘭文,意謂堅固、金庫、健康之意。原屋主從事建築業,牌樓面以西式花草圖飾遍布之,華麗而精緻,整體而言異國風情十足。

 

▼24號的「永發」,牌樓面上繁複的花果及祥獸圖案各有寓意:山牆上方的孔雀開屏象徵「天下太平」;龍頭鯉魚身的鰲魚、麒麟、獅象鎮守護佑家宅;店號左右側的小案桌上放著牡丹花花瓶,象徵富貴平安(牡丹=富貴;瓶+案=平安) 。特別的是,女兒牆上有三腳蟾蜍,蟾蜍的閩南發音與「求錢」同音,因為只有三隻腳,意謂辛苦掙來的錢不會跳走。

 

轉進新南老街,有別於和平路的熱鬧,街道流淌出寧靜祥和的氛圍。這條街屋過去多為書香世家的居所,其中最著名的是早期膠彩畫家呂鐵州的故居。

▼位於11、13、15號的「蘭室」是三開間街屋騎樓,由清末秀才呂鷹揚所創建,山牆頂的飛鷹展翅造型,正好呼應「鷹揚」之意。其子呂鐵州為知名膠彩畫家,1929年以〈梅〉一作獲選第三回臺展特選,此後更多次奪冠,被譽為「臺展泰斗」。蘭室承襲著文人紳士與藝術畫家的氣質,建築亦流露出格調優美的氛圍。

圖片來源:文化部iCulture

 

時代變遷,大溪水運失去交通地位,老街上為數不少的洋行街屋也曾面臨老屋拆遷的危機,但在大溪人的保護下,這些精緻雕刻的牌樓留存至今,悠悠述說老街的歷史故事與先祖們的百年祝福。

 

兼容並蓄,自在呼吸的自由信仰

宗教澎湃的堅定力量,往往凝聚人群的心,當地宗教發展與地方開發史緊密相連,是精神的寄託與慰藉,更交織出集體記憶與社群認同。清代隨著漢民傳入佛教與道教,歷經日治時期與戰後至今的發展,不同時期的大溪吸納多元文化,亦對不同宗教文化擁有高度包容接納。

大溪大拜拜:關聖帝君聖誕慶典

普濟路上的百年廟宇「普濟堂」是大溪的信仰中心,主祀關聖帝君,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關聖帝君聖誕之辰,就會恭迎聖駕排鑾巡狩,由當地各社頭所組成的隊伍為關聖帝君公出巡繞境,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傳統盛事,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,至今已百餘年之久,其盛況迄今猶然。

大溪人在這天祈願神靈顯赫、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,強烈的在地連結感讓彼此的距離更加靠近,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出版的《大溪─有感而生》一書寫到協盛木器行的姚慈盈說:「只要到那天,不用任何人提醒,我們一定會回來大溪過節,因為這已經是家人之間的牽絆。」不論是誰,只要人來就好,不用怕餓著,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,回來跟大家一起吃飯就好,這個默契深刻的印在當地的歷史文化中,堅韌守護著永續平等的未來進行式。

桃園縣政府公告「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」為文化資產,列入民俗及有關文物資產保護。2018年開始以「大溪大禧」為節慶活動名稱與策劃主軸,以傳統遶境文化為基礎,融合當代文化元素,集結廟會、光影、音樂、市集、劇場等,共同演譯「大溪大禧-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」!

圖片來源:《大溪有感而生》電子書

 

寧靜秀麗的人間淨土:齋明寺

大漢溪畔直趨花木扶疏的山徑,盡頭便是大溪最古老的禪寺「齋明寺」。

一百多年前,大溪先祖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,遠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,法號性悅。爾後,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,於當地結蘆清修。齋明寺主建物為閩南式三合院傳統建築,寺院主殿與兩側護龍,謙遜的佇立在四面環繞的自然美景之中。1985年內政部審定為三級古蹟,並於2013年獲選內政部「台灣宗教百景」之一,頗富歷史意涵。

圖片來源:桃園觀光導覽網

 

1999年由法鼓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,增建的齋堂和禪院不同於傳統廟宇的華麗,採簡約風格,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。隨著光影變化,建築物的線條一直在改變,光影交錯,讓人想把時光凝結在這一瞬間的寧靜。

百年古剎安奉觀世音菩薩,見大漢溪溪水不捨晝夜的奔流,像在宣說世事無常的教法。法鼓山倡導「人間淨土」的理念,使齋明寺環境清新靜逸,與塵囂隔絕,以古樸雅緻的氣質,呼應觀音慈顏,溫婉照拂來此的信眾與訪客。人與自然、環境和諧共生,成為人間淨土的秀麗風雅景緻。

圖片來源:flickr:KRiSWEi_56
圖片來源:法鼓山全球資訊網

 

日治時期建造的「大溪神社」,大溪普濟路上的遺址現已改建為超然亭。從超然亭仍可眺望前方碎石鋪成的原始參道,遙想昔日的風華。

 

位於大溪普濟路上與仁愛路口的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溪教會」高聳尖塔豎立在眼前,與紅磚砌成的外牆,為之亮眼。

圖片來源:sya的旅遊部落格

 

大漢溪悠悠流逝,造就曾經的繁榮,牽動人與土的百年故事。望見大溪懷古風華,這個幸福城鄉,光陰繞指間,悠悠古情百年後。當你願意了解這塊土地,你將不再只是個過客,一同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,讓這裡的溫度,溫暖你心的風景。

下一篇,我們繼續從「工藝」、「自然」、「社區再造」等多面向,向大家介紹大溪人如何逐步實現讓大溪成為宜居宜遊城鎮的願景~

延伸閱讀:[ 主題活動 ] 輕啟大溪新願景,緩緩時光拾日常─ 大溪探訪(下篇)

 

首圖來源:〈聯合新聞網〉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●若你喜歡我們的展覽資訊介紹,歡迎來我們的【臉書粉絲團】按讚,或是點選文章右上方的【加入訂閱】,我們會每週發送最新的展覽資訊給你喔~

●任何國外參展需求、品牌形象規劃、展覽設計、活動企劃、商業空間設計需求,歡迎【來信諮詢】,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!

 

 

1 Comment

Leave A Comment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

Back to Top